以前只有一个电视台的时候,人们只能在有限的节目中收看,观众是被动的,没有过多的选择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网络电视、卫星电视、移动电视等等,电视台多了,收视群体需求多样化了,每个电视台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自己的定位,做出特色节目,以留住一类群体。观众成为主角后,电视台沦为被动,节目也得不断细分、选择特定人群的个性需求,逐步与其群体形成互动,探索收视需求的本质与这类需求的走向,不断提供和满足这类群体的文化与精神需求而立足。商业的发展轨迹也类似,走过以消费者为被动到主动的历程。
早期单店柜台式销售,到开放柜台自选销售,到连锁经营;单店的经营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到现在的几十万平方米,甚至更大的购物中心;连锁经营的店数,从几个到成百上千。
店铺面积越做越大、购物环境越好、商品类别齐全,不管哪类消费者,在那儿总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需;各类连锁经营(如专卖、便利、快餐、服务等),找到一个定位,锁定一个基本消费群体,做出自己的特色,然后连锁发展,跨地域网罗这类消费需求者。
是的,种种这些商业模式都获得成功,都成为后者仿效的样板。然而其模式的本质还是"以我为中心",消费者都是被满足的,他们千辛万苦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中苦苦寻觅,他们只能在你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中寻找相对的满意,并无奈地被满足。
长期以来,商品和服务的设计者,他们在研究和探索社会文化的价值走向、消费走向,利用各种宣传机器,引领产品和消费潮流,引导消费,用当今的话说,消费者是长期被"忽悠"了的,因为消费者只有在设计了的商品和服务中选择,而很少能够参与其中。
在未来的世界里,随着社会多元文化和多样性需求的发展,消费者越加理性成熟,越追求个性的张扬,越渴望参与主张。这是未来消费需求的主脉搏趋势,也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。
然而,纷繁的多元需求如何确定?如何获取?如何满足?这是对一条商业链、对一个服务链、甚至产业链创新能力的挑战。这就是现代商业模式探索和发展的其中关键。这也只有依赖信息技术的参与创新。
以商品品类为主,结合提供服务为目标
实际上商业企业历来就十分重视个性化满足与销售业绩的研究,他们通过分析消费行为、通过互动营销、通过品类设计、通过店铺的装潢和商品的摆设,来满足一类消费者,以达到企业的销售业绩。商业企业利用充值卡、消费券、积分卡、会员制等手段,收集和掌握消费者资料,在大量的消费信息中分析消费群体和个体消费行为,然后组织对路的商品和对不同贡献的消费者给予奖励,或对不同层次、不同消费喜好的消费个体给予定点派送商品或服务信息,以求锁定消费者。管理和分析顾客的消费行为和习惯,变被动为主动销售,寻找突破点,引导新商品的生产,提供交互渠道,改善服务流程和质量。
应用信息手段参与和改变商业的管理和营销行为,英国的TESCO堪称典范。他们采用会员制,应用互联网等综合技术,实现了目标营销、直销、分销、顾客导向营销、双向互动营销、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服务等等,做到针对性的响应,达到双向互动特点,使顾客参与到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,消费者的参与性、主动性和选择性加强,在营销过程的地位比传统更进一步得到提高。
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企业都有自己各式各样的会员卡、优惠券,充值卡、打折卡等等,花样繁多,但大部分都仅仅达到促销售或占有流动资金的目标。离综合应用信息手段以求达到以商品结合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,还有一个不小的距离。
以消费者个性需求为目标
扩大??某一类的消费需求,这是一个层面;利用互联网等综合手段,通过互动营销、分析消费行为,提供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,这又是另一层面;整合社会资源,形成协同作业,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,这又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和商业模式。
在多元文化的今天,在个性张扬的时代,消费者不仅关注品质、品牌,更渴求以个性需求为中心,有自主主张、能参与,并得到优质便利诚信的服务。